Quantcast
Channel: 高世现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70

《文化参考报》征微杂文、微随笔

$
0
0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《文化参考报》征微杂文、微随笔



    关于怀念

  话题一、蓦然回首:那些让我们温馨感伤的老屋。

  鲁迅在《故乡》中开始的时候说,“老屋离我愈远了,故乡的山水也都渐远离了我。”如果比照现实中老屋的死去,这种描述有了另外的寓意:在步入现代社会之中,古老事物来不及转身,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。在进入现代化,城市化的同时,当更多的人成为房奴,更多的地方变成城中村时,一些承载着文化内涵的老房子,已经在拆字令下倒塌。

1.拆掉老屋,也拆掉中国人所追求的四世同堂的家的理念?

2.拆掉老屋,也拆掉了传统的生活方式?

3.老屋的消失意味着见证过去世界的时空已终结?

 

  

  关于高考

  话题二、谁阉割了高考作文的文学性?

  作文与文学原本是琴瑟相和的知音,自从“高考”插足以来,琴与瑟渐行渐远。从命题作文到话题作文,从材料作文再到新材料作文,高考作文的出题形式日渐开放,可是每年的数百万考卷中罕见佳作。作文考察的是考生对文字的运用能力及基本文学素养,原本不该离文学很远,可是为何出几篇文学性强的好文章这么难?

   

 

  关于自由

  话题三、涂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出现在世界各地,它是“精神污染”还是“创意标志”?

     在许多人眼里,涂鸦就是在公众场合的建筑物上随心所欲地胡涂胡画。其实不然,大街上和校园中常见的涂鸦,最早是来源于美国费城和宾夕法尼亚的一种视觉字体设计艺术,可以是图画,也可以是文字。它是一种艺术,而不是破坏。面对的这堵墙世界上最大的画布,我们究竟是先看到什么、还是先联想了什么,这个问题,也会测试着舆论监督的成色与质地。

    

 

    关于人性

话题四、在中国,如何做公知?

 

 韩寒在《就要做个臭公知》的博文里写道:“是的,我是个公知,我就是在消费政治,我就是在消费时事,我就是在消费热点。”微博拓展了公知和民众发言的空间,但知识分子发言的专业性却变得越来越弱,许多人除了发布140字的短句,没有找到运用专业知识去从事文化建构的道路。于是这种声音就很容易沦为“姿态”。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。所谓不理智的年代,就是伽利略低头认罪,承认地球不转的年代,也是拉瓦锡上断头台的年代;你们如何看公共知识分子?

  

 

关于英雄

话题五、何重新定义李小龙?

起于民族主义?兴起文化造神?

黄皮肤、黑眼睛,矫健的身手,堪比毛泽东的影响力,李小龙常常被认为是中国的英雄,是他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,但这并不是真正的李小龙。事实上,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的李小龙,他身上被附着了太多的标签,在他逝世40年后的今天,重新回顾李小龙,我们有必要拂去民族主义与文化造神附加给他的各类“伟大”意义,重新认识一个作为独立人的李小龙,如其1971129日接受采访时所言:你知道我怎么想我自己吗?一个人类。

倪匡说:李小龙只能算一个表演艺术家。

繁华过后,洞悉方为根本。如果是你,你如何重新定义李小龙?

 

 

参与规则:

1.根据以上5个话题内容,发表有见解的个人评论;评论必须言之有理,不偏激,不违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;将根据评论深度,将择优发表《文化参考报》并付稿酬。

2.每个话题可写140字相关内容,注明写的内容是哪个话题。跟帖就当投稿,择优发表。



 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  游戏测试: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!!  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70

Trending Articles